|
追花酿蜜养蜂人酿造“甜蜜”日子(组图) 二维码
来源:从化新闻社 蜂巢 陈伯检查蜂箱 核心提示:勤劳的小蜜蜂是人类的朋友,勤劳的养蜂人更是我们创业的模范人物,他们像候鸟一样南来北往,为了跟着季节追赶花期,为了糊口,随花而居,采花为蜜,他们就是追花酿蜜的养蜂人。看到这个文章后,那些凌晨起来磨制豆腐的西江电动石磨人,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来阐述,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努力奋斗,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。我们西江电动石磨的很多用户也是这群勤劳的养蜂人一样,用自己勤劳的双手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致富的典范。 原标题:追花酿蜜养蜂 人酿造“甜蜜”日子(组图)
我市山区农村里,有这样一类人。他们像候鸟一样南来北往,为了跟着季节追赶花期,为了糊口,随花而居,采花为蜜,他们就是追花酿蜜的养蜂人。蜜,千百年来已经凭它金黄的色泽、甘甜的味道、怡人的清香,在征服我们舌尖的同时,也慢慢渗透到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中。如今正当春暖花开时节,蜂农们又要开始辛苦而又幸福的忙碌日子。 在很早以前,我市农村有散养蜜蜂采百花蜜的传统,但规模和范围都很小。近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,不少城里人找到农村里的养蜂户求购蜂蜜,养蜂的农户逐渐恢复并多了起来。在前段时间,我市喜获“荔枝蜜之乡”的称号,蜂农们的养蜂事业更是感到“甜滋滋”。 据市畜牧兽医渔业局的数据显示,我市放养的本地蜂群达4万多群,养蜂规模专业户600多户,散户养殖的蜂农更是数不胜数。每年荔枝花期到我市放蜂的外地蜂农有300多户,外来的蜂群有3万多群,全市常年蜂蜜产量达1500吨左右,丰年产蜜2000多吨。 成立蜂业合作社 走上集体致富路 “要不要尝尝我们的花蜜?”辉哥热情地招呼着客人。记者来到了位于温泉镇云星村一个企业形式的养蜂场,而辉哥则是该企业的负责人。在记者与辉哥闲聊时,走进来一位慈祥的老人,辉哥连忙介绍他是一位资深养蜂人——钟伯。“资深不敢当,但我这人可以称为‘与蜂为伴’,我和家里养的蜜蜂就是‘一家人’。”钟伯坐下后,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谈起他的蜂群和有关的故事。 “好久以前我大哥就开始养蜂,因为他的带领,我才走上养蜂这路子,如今我养蜂几十年了。”钟伯笑着说起了从前,以前的蜂农是用竹笼来养蜂的,如今,竹笼变成了蜂箱,养殖技术更加日新月异,“连何时放蜂都有严格规定了!这还得多亏我们合作社啊!”钟伯笑着告诉记者。 原来钟伯所说的合作社便是辉哥所负责的蜂业合作社,“我们除了是一个企业外,还是一个专业的合作示范社,为周边的蜂农提供蜂群和养蜂技术指导。”辉哥介绍道,合作社在2011年便成立起来,像钟伯一样的蜂农大多是合作社的成员,无论是社员还是周边的散户,合作社都会不定期地向他们提供养蜂技术指导,还举办了多次的养蜂培训班,目的是让蜂农们的放养技术规范起来。除此之外,若蜂农找不到销路,合作社还为他们提供蜂蜜销售的渠道。 “专业合作社真的帮了不少忙啊!”在一旁的钟伯乐呵呵地笑道,在合作社的支持和帮助下,许多蜂农的生活水平提高了,大家一起走上了科学规范的致富路子。 复杂而有趣的“一家子”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养蜂,记者驱车直入江埔街上罗村陈伯的蜂场。下车伊始,早有几只蜜蜂萦飞耳际,“嗡嗡嗡”的鸣叫声让人既紧张又兴奋。“不用怕,它们都很‘乖’的。”陈伯笑着说。 只见几棵荔枝树下井然有序地摆放着大小一致的几十个蜂箱,“本地人基本都养中蜂(中华蜜蜂),还有一种是意蜂(意大利蜂),意蜂成本很高的,而且产蜜不算太甜太好,我养的是中蜂。”陈伯告诉记者。 “这就是蜂箱,如今养蜂的人大概都用这种,里面有几个框,蜜蜂的‘房子’就‘镶’在框上的。” 陈伯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,向记者介绍,每个蜂箱里的框数目是不等的,要看蜜蜂数量和花期预期产量而定的。“每个蜂箱里面有一个蜂王(蜂后),它是负责繁殖后代的。”陈伯说着就将手指在蜂群里轻轻地拨弄,查看了两框,终于找到了这个蜂箱里蜂群的蜂王,肉眼看来蜂王比其他蜂身材更纤长,尾部是黑色的。“一个蜂群里除了一只蜂王,还有工蜂和雄蜂。”陈伯告诉记者,蜂王虽然经过交配,但不是所产的卵都受了精。它会根据家族的需要产下雌蜂(没有生殖能力的工蜂),也可产下受精卵,它会发育成雄蜂。 据陈伯介绍,工蜂的寿命大概只有40—60天左右,大多是不断采蜜,飞来飞去,体力透支后死去。而蜂王的寿命较长,起码2—4年,但是很多养蜂人会适时更新蜂王。“雄蜂的命运是最惨的。”陈伯说,雄蜂寿命约3个月左右,一旦蜂王交配成功,蜂群不需要雄蜂,工蜂就会追赶雄蜂,并拒绝给它们供应食物,它们便活活饿死了。 “当蜜蜂感到这个家太拥挤了,就会分群。”陈伯继续介绍说,蜂巢里有一个特别的王台,当蜂王在王台上产下受精卵,小幼虫孵出后,工蜂会给幼虫特殊“照顾”,待小幼虫成虫后,就成了具有生殖能力的新蜂王,“一山不能容二虎啊!”,新蜂王会率领部分工蜂飞出原来的蜂箱,在这个时候蜂农就要注意观察蜂箱,待新蜂王飞出去就要抓住放到新的蜂箱里面,它们新家族的繁衍就要开始了。 养蜂是一件苦中带甜的“差事” 蜂蜜好吃,养蜂却是一件“养少不养老”的苦差事。从前的养蜂人都要随着季节的更替追逐着花期,常年漂泊在外,风餐露宿于山林野外。如今,养蜂的收益不稳定,并不算很好,不少年轻人摒弃这门手艺,所以养蜂者大多数是年纪大的人在延续着这门老手艺。 “养蜂是一件很复杂的事,三言两语也说不清楚。”陈伯告诉记者,每年大的花期有3个,分别是4月、6月以及11—12月。无盛花期的时候,甚少蜜源,蜂农就要适时饲养蜜蜂。“我们基本上天天都要往蜂场跑的,照看它们,无盛花期要喂白糖,或者蜂花粉。”陈伯说着将蜂箱底的一个铁皮盖子揪出来表示,这个就是撒白糖的地方,里面还摆放着一支枯枝,“这是怕蜜蜂掉进去给淹死了。”。 当记者问道陈伯是否被蜜蜂蛰过的时候,他笑着直点头。“都不知道多少回了,我们皮粗肉厚,被蛰几下没事的。”据陈伯说道,对蜂群熟悉之后,一般都不会被蛰到,拿放蜂框要小心淡定,身上没有什么异味,蜜蜂一般不会攻击人。 “养蜂虽然是说不清的苦差事,但是酿造出来蜂蜜这么甜,也算是苦中带甜了。”陈伯笑着说,养蜂十几年时间里,虽然工作辛苦,但是也算是没有浪费光阴,与蜂同乐,而且酿造的蜂蜜清甜,深受很多人喜爱,销售也不算一件难事。“我们年纪老了,也不可能外出打工,这样忙碌的日子还是很值得、很有意义的。”陈伯笑着告诉记者。 荔枝花开 蜂农祈求天公作美 如今正值4月初,又到了荔枝花开的日子。从化是著名的荔枝之乡,从化荔枝蜜被誉为蜂蜜之王,是饮誉各地区的著名特产之一。据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,我市今年的荔枝花成花率达90%,无疑成为了各位蜂农当季收到的最好消息。 “我们从化的荔枝蜜出名、品质好,比其他地方的蜂蜜更加清甜、幽香。”陈伯骄傲地介绍道,由于我市属于亚热带气候,气候温和,阳光充足,雨量充沛,常年情况下荔枝生长繁茂茁壮,荔枝蜜的质量也随之提高,果糖含量更高,气味浓郁幽香。 “今年的荔枝蜜采蜜时间大概推后了一个星期。”陈伯表示,通常4月初就是采荔枝蜜的时期,但由于今年荔枝花盛花期推迟了,采蜜的日子也随着推迟了,估计在4月中旬是最繁忙的采蜜时期。 虽然今年荔枝花成花率很高,但对于荔枝蜜产量,蜂农们也不能保证。“我们采蜜收成都是看天吃饭的,如果荔枝开花的时候刚好连续下雨的话,那就是白忙活了。”陈伯说,去年的荔枝蜜产量少,就是因为天气的影响,采蜜受影响非常大。“我们只能祈求天公作美了。”陈伯表示,如果今年荔枝花期内降雨少,今年的荔枝蜜产量和质量肯定比去年好,如无意外是一个丰收年。(文/图 实习记者黄颖瑶)
文章分类:
从化行业新闻
|